怎样才能规范家政服务行业?浏览数:4次
近年来,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家政服务需求日渐旺盛。但是,家政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,存在有效供给不足、行业发展不规范、无序竞争、服务质量不高、群众满意度差等问题。特别是近年来该行业发生多起“黑保姆”事件,让公众对家政服务业深感忧虑。 众所周知,任何一个行业要想健康发展,建立行业规范是基础。而家政服务业目前在劳动合同、服务协议、服务标准以及责任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。造成家政服务业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该行业一直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。尽管这个行业早就存在,问题早就发生,但这些年来一直没有一部有针对性的法规。 家政服务立法正当其时。从全国层面来看,行业组织印发过《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行业管理规范》等。从地方来看,一些省、市相继出台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的意见。显然,这些文件、规范不够完善,所起的作用很有限。唯有付诸全国立法或者地方立法,把涉及家政服务的问题如劳动合同、服务协议等均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明确各方责任,才能让这个行业走上规范发展之路。此次上海市在地方层面加强立法,制定家政服务业地方性法规,规范和促进家政服务市场,将有助于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,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。 期待国家层面尽快推进家政服务业立法,为规范全国家政行业发展和保障各方权益,提供统一的法制保障。国家应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的形式,明确政府、非政府组织、家政企业、雇主和家政服务员的法律地位和责任义务,明确主管单位和监管部门及其职能责任,对家政行业准入、劳动管理、社会保障、市场规范等内容进行法律界定,加强行业监管权威和力度,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。 完善制度,推进家政服务业行稳致远。制定家政业扶持政策,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家政服务业,扶持公益化的家政服务企业,以公益性家政机构的规范化、标准化发展带动其他家政企业规范发展,使公益性家政机构在平抑市场价格、增加市场供给、规范服务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。民政、人社、商务等部门合力加强家政服务行业监管,建立完善家政服务员持证上岗、个人征信、技能等级与报酬等级配套制度,提升行业职业化水平,推动行业规范化产业化发展。家政企业应建立人员数据库,确保从业人员、客户资料的真实性;加强服务人员管理,将有不良记录的从业人员、客户登记备案。
|